高效建设数字营商环境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25/10/29      浏览: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企业创新活力的释放,离不开数字营商环境的高效建设。构建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数字营商环境,可以解决传统营商环境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助力企业实现持久的创新活跃度。

近年来,我国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数字化政务服务,通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模式大幅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办事流程;开放数据要素市场,为企业研发提供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数据资源向创新主体集聚;依托数字监管信用体系和智慧平台,实现精准监管、无事不扰,营造稳定透明的环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国务院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已初步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有力推动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246PB,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不少地区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出台有力举措。北京市建立“数据专区”模式,向科技企业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支撑人工智能研发;重庆市推出“E企办”小程序,探索推行开办企业“掌上办”“指尖办”,整合登记、刻章、税务等程序,大幅提升办理时效;浙江省通过“浙里办”生态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8%,企业年报“智能填报”系统减少人工填报量70%;广东佛山探索实施“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创新政务生态,畅通科创企业政策获取,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营商环境只有更优,没有最好。接下来,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硬措施。

强化技术赋能。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智能办”转变。强化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电子证照库,推动“免证办”“无感办”全覆盖;推广“AI+”政务服务,在审批、监管、政策兑现等环节引入智能算法,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健全数据收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数据开发。打破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数据壁垒,制定统一透明的数据开放标准,明确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数据开放共享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边界,健全多元主体数据开放共享协同机制。加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产业园、数据交易所或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

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机制建设,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打击数字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强化商业秘密与算法保护,建立和完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力度,提振企业创新积极性。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弹性执法模式,鼓励创新的同时又严防风险。(作者:王佳宜)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