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富源乡:以信用积分为纽带 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

来源:密山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更新时间:2025/8/11      浏览:

黑龙江省密山市富源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的部署要求,聚焦乡村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推出“信用积分”管理机制,将村民日常行为与信用评价挂钩,通过“积分激励、奖惩并重”的方式,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良好局面,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建章立制,筑牢信用积分管理根基。富源乡结合乡村实际,深入调研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及乡村治理需求,制定《富源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积分制实施方案》,明确信用积分的评价主体、评分标准、积分应用及管理机制。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代表、乡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用积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各村成立信用积分评议委员会,由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等组成,具体负责本村村民信用信息的采集、评分、公示等事宜。

同时,富源乡推动信用积分与乡村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对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卫生、参与公共区域保洁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对严格遵守禁烧规定并积极举报违规行为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将信用积分作为村民参与村级议事决策、评选先进典型的重要依据,信用积分低于80分的村民,将限制其参与村级后备干部推荐、优秀村民评选等资格。

二、搭建平台,拓宽信用积分应用场景。为让信用积分“看得见、用得上、有价值”,富源乡建立村信用积分制台账,村民可随时查询个人信用积分、积分变动记录及积分兑换信息;同时线下设立“信用积分超市”,由乡财政统筹资金、社会捐赠及村集体经济收益等方式保障货源,超市内摆放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资,村民可凭信用积分按比例兑换相应商品,积分高的可获得“最美庭院”流动红旗以及优先享受政策扶持资格。

信用积分评分标准涵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基础分)、乡风文明建设(重点加分)、人居环境整治(日常积分)、产业发展与公益奉献以及扣分项五大类21项具体内容。基础行为包括按时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参与村集体公益劳动(如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积极组织参与村内集体活动等,每项可获得5-10分不等的加分;乡风文明建设包括子女考上本科院校、子女入伍当兵、主动赡养老人、家庭、邻里全年无争吵纠纷记录等,每项可获得30-50分不等的加分;人居环境整治包括室内卫生干净整洁、门前屋后全天候整洁、按要求倾倒垃圾、大门外道路干净整洁、栅栏外种植花草、按要求堆放柴草垛、回收收集农药瓶及化肥编织袋等;产业发展与公益奉献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带动就业、无偿捐献物资支援村级建设、提供就业岗位给困难家庭等;扣分项包括防火期间出现事故、不按规定倾倒垃圾、门前屋后环境卫生脏乱差、门前边沟垃圾过多不清理等,每项将扣除5-100分不等的分值。评分采取“每月采集、季度评议、年度汇总”的方式,确保积分管理公开、公平、公正。

三、强化宣传,营造守信向善浓厚氛围。富源乡将信用积分管理作为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信用积分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栏、微信群等载体,常态化宣传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评分标准及积分应用案例,让“信用就是财富、积分就是奖励”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村委会等场所设置信用积分公示栏,定期公示村民信用积分排名及积分变动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开展“信用示范户”评选活动,对年度信用积分排名前3名的村民授予“信用示范户”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通过典型引领,激发村民守信践诺的积极性。

四、初见成效,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富源乡信用积分管理机制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累计为150余户村民建立信用档案,村民信用积分平均达到240分。通过信用积分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全乡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活动累计达35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村级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35%,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乡风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获得了“黑龙江省村庄绿化示范村”、“黑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示范阵地‘示范站’”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富源乡将进一步完善信用积分管理办法,细化评分标准,拓展积分应用场景,计划将信用积分与金融信贷、农业补贴等挂钩,为守信村民提供更低利率的贷款、更高额度的补贴等优惠政策,让信用积分真正成为村民的“无形资产”。同时,加强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信用积分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