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肥乡区交通运输局:创新交通“非现场执法”模式,以科技赋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营商环境监测邯郸市肥乡区发展和改革局站、邯郸市肥乡区交通运输局      编辑:肥乡区营商办      更新时间:2025/11/4      浏览:

一、背景介绍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法治方式规范政府行为、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市场活力。交通执法作为营商环境的关键部分,肩负保障安全、规范秩序、减轻负担的使命,但传统执法模式存在检查频次高、执法扰企、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推动执法向法治化、智能化、非现场化转型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邯郸市肥乡区交通运输局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进非现场执法体系建设,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扰企”,提升执法效能和企业满意度,为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法治引领,夯实制度基础。

1.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制度文件,明确执法边界,规范自由裁量权,推动“包容审慎监管”落地。

2.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统一执法流程、证据标准和文书格式,确保非现场执法程序合法、证据充分、处罚适当,保障企业陈述申辩权利,防范执法风险。

(二)科技赋能执法,构建非现场监管体系。

1. 建设智能监测网络。在重点路段布设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动态地磅、视频监控,实现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自动抓拍、数据上传和智能分析,形成检测预警取证处罚闭环。2024年12月在G309国道K637+700M、G230国道K1603+750M建设完成2套非现场执法系统,2025年完成法制、技术审核并正式启用,开展执法工作。2025年,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非现场执法规划要求,结合肥乡区路网情况,在肥馆线、曹前线规划新增两处非现场执法设备。实现主要货运通道全覆盖、全天候精准监管。

2. 共享省级平台数据。综合对接、联网运用全省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智慧执法平台、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执法综合管理平台等,实现车辆轨迹、营运资质、违法记录等信息的跨平台比对与融合分析,提升执法精准度。

(三)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执法与服务融合

1. 开展点对点帮扶指导。对非现场巡查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道路货运企业,通过微信工作群、电话沟通、线上调度会等方式进行“云端”提醒和普法宣传,帮助企业整改问题,提升合规意识。

2. 建立闭环整改机制对发现问题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开展实地复查,形成“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复查销号”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清零。

三、工作成效                                                                                            

(一)执法效能显著提升。2025年7月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以来,共检测货运车辆453860台次,完成货车违法超限认定389件,其中肥乡籍货车149件外籍货车240件,实现依托省执法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将违法事实告知当事人,对外籍车辆全部在平台完成信息抄告。

(二)执法公信力持续增强。所有执法数据留痕、全程可追溯,执法人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执法透明度大幅提升。

(三)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通过非现场执法平台对企业实施行业监管,在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减少扰企行为, 企业对执法满意度提升,守法经营意识增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非现场执法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执法理念的深刻变革。它以法治为底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实现了监管效能与营商环境的“双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数据共享、拓展应用场景、健全法治保障,推动交通执法向更智能、更精准、更温暖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全区统一大市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交通力量。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