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瓜州县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抓手,统筹推进政务服务、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人才引育、法治保障五大领域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畅通营商“快车道”。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完成政务大厅一、二楼升级改造,建成24小时自助服务厅,政务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一网通办”,577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流程再造,累计精简环节677个。建立“12345”热线工单“日提醒-周预警-月分析”全周期督导机制,工单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7.66%。深化数据共享应用,电子证照调用支撑“免证办”场景覆盖率100%,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活发展“新引擎”。构建“政策+资金”双轮驱动体系,出台《瓜州县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措施(试行)》,上半年兑现各级科技资金1577万元。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科创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兰州交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支持宝丰、寰泰、常乐电厂、中广核风力发电等重点企业与兰州交大、兰州理工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扎实推动瓜州工业集中区中试平台建设,聚焦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新农业、数字化科技五大方向,填补县域科技成果中试转化空白。
精准招商引资策略,汇聚产业“强磁场”。完善“链长制”招商机制,优化6大产业链专班,新组建煤化工、新材料专职招商小分队,进一步充实招商工作力量。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谋划投资项目80个,进一步明确重点招商目标和产业发展方向。创新招商模式,聘请10名招商顾问开展多元委托招商,签约深圳博钠正负极材料、福建君隆柳园商贸综合体2个项目,签约金额13.2亿元。强化要素保障,对重点跟进的重大项目,成立项目落地推进专班,全面统筹项目用地、能耗管理、环保审批等要素条件,集中攻坚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构建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聚才“新高地”。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十个一”引才育才惜才举措,通过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池”,整合预算人才购房租房、补助补贴、科技专项等各类人才资金4800余万元,实现人才资金集约化管理,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保障体系优化升级。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引进体制内高层次人才72名,柔性引进专家教授47名,建立“省农业科学院蜜瓜产业技术研究院”“陇原名师”等工作站20个。通过“政府+园区+企业”联合引才、“直播带岗”线上引才、“春风行动”线下引才、“双招双引”同步引才等方式,帮助重点企业引进技能人才900余名,定向培养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订单人才”45名。大力实施人才“暖居工程”,在已建成282套高层次人才公寓的基础上,规划新建“梧桐公寓”1296套、企业人才公寓2300余套,累计为225名干部职工发放租房补贴40余万元,爱才留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攀升。
夯实法治保障基础,护航企业“安心营”。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团队管理,所有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均经合法性审查后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备案审查率均达到100%。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和“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着力抓好大数据共享运用,巩固扩大“无证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送法进企业”工作,抽调律师组成法律服务团,对工业园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帮助企业解决涉法涉诉难题,有针对性提出法律意见1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实施“法援惠民生”暖心工程,为群众提供均等普惠、专业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全力维护农民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