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赋能,点亮产业绿色引擎
吉林省坐拥我国九大千万千瓦级风光发电基地之一的优势,西部白城、松原等地年均风速达 6 - 7 米 / 秒,风机运转高效,年利用小时数超 3000 小时;东部山区与中部平原的光伏资源同样得天独厚。截至 6 月末,吉林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突破 2300 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远超煤电,成功实现从 “煤电重地” 向 “绿电高地” 的华丽转身。
为充分释放绿电潜能,吉林省大力推动 “绿电 + 消纳” 模式创新。增量配电网宛如 “绿色血管”,将周边风电、光伏发电直输园区企业,电价低于一般工商业电价,大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例如,在部分绿能产业园中,企业通过这一模式实现能源自给,且不占用省内消纳空间,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同时,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省内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升级电力交易平台,开展 “源网荷储” 短期交易,以价格信号激发负荷侧响应,进一步拓展绿电消纳空间,为企业提供稳定、低价的绿色电力供应,增强企业在绿色产业领域的竞争力。
节能改造,深挖企业降本增效潜力
在传统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吉林省,推动企业节能改造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任务,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汽车产业为例,作为长春的支柱产业,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积极践行节能改造。通过搭建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对车间照明用电、大型能源消耗设备等各个生产环节的计划能耗、预测能耗和实际能耗进行大数据精准量化分析。一旦实际能耗超出计划能耗,平台立即发出预警,工作人员据此精准定位问题环节或区域,及时进行调节与改善。
此外,在能源消耗最大的涂装车间,采用自适应节能控制装置,有效消除能源浪费。通过设备提效、管理提升、数智化应用及清洁电力应用等 22 项节能降碳措施的实施,2024 年该厂区单车碳排量较 2023 年下降 32%,预计到 2028 年,在绿电和碳汇的支撑下,工厂碳排放将降为 “零”。这种节能改造模式不仅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形象,吸引更多绿色供应链企业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能源托管,打造专业高效能源服务
能源托管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模式,在吉林省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吉林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先锋,在能源托管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公司围绕燃气 + 绿色能源、节能减碳开展业务,涵盖能源投资、使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供热运营管理、绿色清洁能源一体化供给及服务等全产业链。
针对城镇、零碳园区、工厂、建筑、医院、大型综合体、院校等不同客户的多样化能源需求场景,提供定制化的能源托管服务。例如,在多个燃气清洁供暖项目中,公司负责从项目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成本的有效控制。截至 2023 年末,仅燃气清洁供暖项目在省内落地运行就达 40 余个,运营及服务面积达 400 万平方米。能源托管模式让企业将复杂的能源管理工作交给专业机构,自身得以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同时享受专业、高效、节能的能源服务,降低能源管理风险与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吉林省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通过绿电发展、节能改造、能源托管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绿色、高效、可持续的营商环境。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与支持,也为吉林省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省将继续深化双碳实践,不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身绿色产业发展,共同绘就美丽吉林的绿色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