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不仅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性保障,也需要供应链数智化的技术支撑。
统一大市场通过推进政策统一、规则一致与执行协同等制度措施,塑造开放、公平、有序的一体化市场体系,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性障碍;数智供应链则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推动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与可视化,提升需求感知、资源配置和风险预警能力。其核心都在于促进要素高效流动、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与可靠性。
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数智供应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一大市场通过“规则统一”解决数据互通的根本障碍。在规则缺位与碎片化的背景下,地方保护与行业垄断会导致商品编码、监管要求、信用体系等标准各异,使得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数据难以顺畅流通与共享,形成诸多“数据孤岛”,严重制约供应链协同效率与数智化转型进程。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政府行为尺度与市场监管执法,确保各地在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管中标准一致,降低了数据汇聚与流通的制度性成本,从而为数智供应链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制度支撑。 统一大市场通过“要素畅通”优化数智化发展的布局环境。通过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为供应链的数智化发展构建开放、兼容、安全的数字生态。一方面,通过统一数据、技术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交换与流通过程中的规则与标准,打破地域分割与行业壁垒,有效缓解数字鸿沟、技术标准不一、数据格式不兼容等结构性难题。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流通网络、信息渠道和交易平台,为数据与技术在供应链中的跨域集成提供设施支撑。 统一大市场通过“规模效应”催生数智化转型的内生动力。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群体和超过2亿户的经营主体,与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强大购买力共同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有效激励各类经营主体协同共进、提质增效,全面激发其创新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供应链的数智化转型。统一大市场也为数智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与充分的试错机会,从而显著降低全产业链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与系统性风险,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数智供应链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技术路径 以“全程可视”精准匹配供需,缓解市场恶性竞争。数智供应链通过实时分析消费端数据,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有效抑制“牛鞭效应”,推动生产模式向“按需定制、柔性响应”转变。同时,基于对原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库存状态等关键环节的全程追溯,链上企业得以高效协同,共同应对需求变化,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这不仅促使企业聚焦核心能力、开展差异化竞争,也带动全链条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从而在产业结构层面有效破解低端锁定与恶性竞争。 以“技术增信”破解信息不对称,畅通要素市场化配置。基于区块的真实数据,金融机构可以更精准地评估企业信用风险,为其提供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数智供应链通过实时地反映全国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为监管机构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有效打击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行为。供应链数智化发展使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更公平、顺利地参与到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 以“智能决策”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数智供应链依托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算法和实时数据,构建起覆盖仓储、运输与配送全链路的智能决策系统。在仓储环节,智能系统能动态优化库存布局与补货策略,在降低整体库存水平的同时显著提升现货率。在运输环节,系统能整合路况、天气等实时数据,动态规划出成本最低或时效最优的运输路径;在配送环节,系统能智能划分配送区域、动态调度运力,应对最后一公里的复杂挑战。通过全链路的智能决策,使企业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见,实现供应流程的有机衔接与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物流的降本增效。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数智供应链双向赋能的关键抓手 完善顶层设计,释放超大规模市场下的数字生产力。系统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通的“数据通用语言”。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通过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权属、流通、交易和利益分配规则,强化对敏感数据、重要数据的识别与保护,实现数据流动可追溯、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认定。通过构建发展与安全并存的数字治理格局,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推进设施建设与技术攻关,驱动产业体系升级。持续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算力中心以及现代化物流、智能仓储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覆盖,特别是向偏远地区和中小城市延伸,降低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边际成本。设立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基金,鼓励构建以企业为核心、高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基础软件、核心硬件与关键工艺等底层技术瓶颈,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助力市场转型升级。 强化主体培育,构建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和平台率先完成数智化改造,引导其向上下游开放技术平台与数据能力,带动全链效能提升。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共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测试认证、案例推广与标准培训,推动资源共享与能力互通。通过系统整合技术资源,降低企业数智化转型的门槛与风险,形成高效协同的市场生态。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应以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为引擎,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作者:谢家平 徐皖,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二级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博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