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新一轮“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公布后,笔者当时表达了一个观点,场景革命与优化营商环境开启了双向奔赴。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对这一主题进行部署,提出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这句话个人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已经被证明有用,有价值的要抓紧,看准了就干,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二是还有很多市场的需求有待满足,必须更进一步培育更多可行、可用的场景,广阔天地,广阔市场,大有作为。
其实今年和去年以来,除了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外,其他诸多领域都体现了场景化的政策导向和改革思路。全国不少地方看到了场景驱动创新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大趋势和大机遇,以场景和其他工作结合,开展了许多的探索,例如成都提出来的场景招商,广东举办多个领域场景机会项目供需对接与路演活动,陕西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河南提出要发挥应用场景牵引优势,通过“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双向发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高地等等。
☑ 202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数字赋能文旅、体育、数字消费等新型数字生活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场景应用。 ☑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5月份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进一步健全低空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切实加强行业准入和过程监管,促进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一批“数据要素×”典型场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新闻报道) 官方有一个判断,即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培育和开发场景,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优化产业营商环境的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是让企业发展的好,但是说起来很简单的目标,在实践中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场景提供了一个政企协同新的维度,有了场景,企业知道心往哪里想,劲往哪里使。有了场景,政府知道要做什么,目标感更明确。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纷繁复杂,日新月异,也有不少地方不断摸索怎么才能创新,乃至创新的成果如何经得起认可,同时又确保风险可控。场景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小切口的视角,小切口选好了,选准了,可以达到以点带面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场景化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就是营商环境的小切口改革。 第三、产业营商环境需要在细分领域找准突破方向, 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能力,有条件,有必要实现各个方向的全面突破。千头万绪的状态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抽丝剥茧的能力还是可以抓紧提升。 一个地方能不能提出优质的产业营商环境场景是比优化流程、缩减环节、降低办事成本,更有价值的改革。营商环境和场景建设的双向奔赴,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奔赴,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