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公布2025年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简称“渣打中小企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本季综合营商指数创2025年以来最高水平,反映香港中小企对营商环境的信心显著回温。五大分项指数全线上升,当中“环球经济”经历连续三季下跌后于本季停止跌势,于本季录得强劲反弹,重回接近2024年第四季的水平;“盈利表现”及“营业状况”分项指数也分别上升4.9及4.0。另外,“招聘意向”及“投资意向”也录得轻微升幅,并重回50点中性水平线,显示香港企业正为未来业务发展积极部署。
“渣打中小企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本季综合营商行业指数方面,11个行业中,除建造业行业指数轻微回落外,其余10个行业均录得升幅。当中地产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仓库及速递服务业及零售业录得较大的升幅。
成本项目变化方面,香港中小企预期成本上涨的幅度持续放缓。其中,46%的香港中小企预料本季原材料成本上升,较上季下跌一个百分点。预料上调员工薪金的香港中小企百分比则下跌三个百分点至16%。另一方面,只有16%香港中小企计划提升货品或服务价格,较上季下跌一个百分点。
整体投资趋势方面,95%受访香港中小企表示会在本季维持或增加投资,较上季上升三个百分点,当中,更有6%香港中小企表示会增加投资额。最多香港中小企预期本季增加投资的项目为信息科技系统、机器及设备、与电子商务或数字科技相关的培训、整体员工培训及线上巿场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专题调查探讨了香港中小企对跨境业务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有两成受访香港中小企表示有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拓展业务至其他地区,当中较多倾向于拓展至中国内地或亚洲地区。在目前有经营或计划于未来一年内拓展跨境业务的香港中小企当中,85%表示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作为拓展资金来源,少部分香港中小企会依赖企业融资/贷款、投资者注资或政府补助/资助。
在经营方式方面,“代理商或经销商模式”和“直接出口产品或服务”最为普遍,其次为“自建海外公司或办事处”及“与当地企业合作”。此外,香港中小企在建立当地合作伙伴时,主要依靠现有客户或人脉网络推荐、与当地代理商或分销商合作及参加当地商业展览或交流活动。
而在经营跨境业务时,近一半香港中小企认为“销售渠道”是最需要加强的范畴,其次是“平台营运”“海外法规”“人力资源”及“跨境营销”。另一方面,仍有部分香港中小企暂未有拓展跨境业务的计划,当中未有计划拓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相关人力或专业团队、成本过高,资金压力大、法规、税务或合规问题复杂、对海外市场不熟悉,缺乏信心,以及现有市场仍有成长空间,暂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