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围绕着力提升企业感受度、整体便利度、要素丰裕度、市场容新度、生态共享度“五个度”目标,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扎实推进《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十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
又添新场景啦
一起来看一看吧!
1
AEO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市工信局在全省率先推出工业领域AEO制度,牵头制定《南京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低风险事项原则上3年内免于现场检查,中风险事项原则上每年现场检查不超过一次,有效压减现场检查事项和次数。目前已确定175项中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683家通过认定且签署承诺书的非化工类规上工业企业纳入试点。
2
政务“陪跑”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市数据局聚焦企业办事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陪企业跑流程”活动,通过“换位思考”与“陪跑体验”,深度融入政务服务全流程,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提效。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我陪企业跑流程”210余次,解决问题78个,有效提升企业办事体验感获得感。
3
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再扩容

南京市与镇江签署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合作协议,推出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等6大类近20项通办业务。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建立“全程网办+属地审核”机制,申请人线上提交申请,属地后台完成审核,有效打破地域壁垒,降低办事成本。同时,互设专窗,确保服务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一致,为“跨城通办”服务质效提供坚实保障。
4
企业出海“一件事”助力企业
高质量“走出去”

市数据局会同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等部门聚焦企业出海办事需求,整合政策、流程、服务全链条资源,创新企业出海“一件事”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我市企业出海降本增效。企业出海“一件事”模式试运行以来,市级“一对一”辅导企业41家,大幅缩短申报准备周期,发证71件,涉及投资额2.38亿美元。
5
特殊物品出入境快捷通道
助力生物医药“弯道抢跑”

市商务局会同金陵海关试点出入境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全国首推CAR-T药物快捷通关模式,为南京生物医药企业特殊物品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快速通关、高效出海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目前,特殊物品出入境审批由原来最长20个工作日缩减为1-3个工作日。
6
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为企业链接资本

市委金融办联合市数据局试点建立南京市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由南京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实行轮值驻点,常态化提供“信贷+投资”撮合服务。人保财险、南创投、信保租赁、紫金担保4家机构作为“场外助攻”,同步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定期组织银企对接、路演活动,助力更多民营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7
首席数据官制度
构建数字治理新高地

南京市聚力锻造数字人才精英战队,在12个板块、104家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构建起一支首席数据官队伍。市气象局首席数据官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护航南京跨江飞行,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场景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重点联系示范场景清单。市应急管理局首席数据官率先开展大模型应用,部署上线全国首个应急管理垂直领域的政务大模型—“宁安晴”。市公安局首席数据官牵头打造“数模空间”,搭建低代码平台,组织全系统民警开展数据建模大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栖霞区启动企事业单位首席数据官(CDO)制度试点,为医疗健康、城市治理两大重点领域配备“数据掌舵人”。
8
“一企一策”定制服务
助力大件企业轻装前行

市交通局构建以“信易批”为基础的分类监管机制,根据企业的守信履约等级实施分类审批和差异化监管服务。同时,聚焦企业运输堵点,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协调运输路线规划、基础设施改造等关键环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护航大件运输畅通无阻。
9
物业巡查公证系统提供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

南京公证处深挖公证制度“预防性司法”职能价值和公共法律服务定位,通过“公证+技术”的创新机制,打造“物业巡查公证系统”,有效帮助物业公司实时固定、展示每日的巡查工作情况,助力企业法治化、高质量发展。
10
“数字存证+公证增信”构建
数字贸易纠纷调解新模式

自贸区南京片区创新设立数字贸易调解机构,通过探索“数字存证+公证增信”路径,以在线化方式、数字化手段,运用国际公证规则推进争端解决,形成程序简单、处理灵活、符合国际商事惯例和经贸规则的贸易纠纷化解模式,破解了线下调解的会商、取证与执行难题。
11
融合式服务赋能跨境营商
高质量发展

玄武区公安分局紧扣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江苏中亚中心)建设契机,将出入境服务与企业跨境业务、外籍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建立企业跨境经营痛点难点动态信息库,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建立专属留学生人才库,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咨询、签证办理等全链条服务;促成东南大学等4所高校与中亚中心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构建起“政企校”联动发展的良性生态。
12
商户自治联盟
凝聚科巷商业发展合力

秦淮区积极探索组建商户自治联盟,以自治组织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通、风险共担。同时,提供“三个全力”服务保障:全力优化片区环境,强化交通疏导与卫生整治;全力赋能商户发展,提供政策解读、法律援助与品牌推广支持;全力推动自治落地,协助搭建商户沟通协作平台,构建“政府引导、商户自治、协同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13
24小时不打烊便民服务街区
打造服务新样板

建邺区坚持“政务+商业+生活”三位一体,打造24小时不打烊便民服务街区。街区集成餐饮、零售、便利店、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通过数字支付、智慧监控和共享设施,实现安全、便捷的运营管理。同时,将政务服务嵌入街区,提供24小时自助办事终端,涵盖证照打印、缴费办理、政策咨询等多项功能。
14
全国首个水岸联动低空
综合飞行基地正式启用

鼓楼区下关滨江商务区管委会和江苏长江汇科技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水岸联动低空项目——南京市“江翼达”低空飞行基地。基地深度融合内河航运体系,拓展开发“低空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岸线巡检、低空文旅”等长江低空应用场景,通过“汇闪送2.0”智慧物流应用平台,实现对航行船舶的动态跟随配送。
15
低空新质生产力
构建营商环境新范式

浦口区积极探索低空经济技术和实景三维建设的深度融合,以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打造低空经济背景下“竣工数据多测合一”“三维规划核实”“不动产远程查验”等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传统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升级,为重大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注入强劲动力。
16
“茉莉商驿”宜商司法驿站
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支持

六合法院探索在六合经开区、高新区(南航创新港)和两岸(六合)数控机床产业示范园区等企业集中园区设立“茉莉商驿”宜商司法服务驿站,依托融合法庭将线下服务空间与互联网延伸空间相连,打造集成“法律宣讲、多元解纷、答疑咨询、巡回审判”功能的助企服务前哨站点。
17
“五办”集成赋能
重大项目招与建

溧水区紧扣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投产”三个环节,集成优化投促办、重大项目办、政务办、专咨办、绩效办“五办”工作机制,围绕“流程、服务、要素”三个维度构建改革集成突破工作体系,创新“提前预审+并联审批+主动服务”等模式,护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投产。
18
“淳信重整贷”破解债务僵局

高淳法院创新开展“类个人破产”试点工作,联合高淳农商银行构建“司法审查+金融纾困”协作机制,推出“淳信重整贷”。农商银行依据司法认定的债务人诚信状况与偿债能力,量身定制低息融资方案,为确无履行能力的诚信经营主体提供债务化解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