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要素改革挺进

来源:营商中国      更新时间:2025/9/8      浏览:

上周,有关方面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等方面,接连打出“组合拳”,为激发市场活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按下“加速键”。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8月29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针对性部署。会议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关专家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破解“内卷式”竞争问题、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将如何突破深水区?中国网发文称,此次会议提出的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这三大目标直指当前要素市场的核心短板:价格扭曲、流动受限、配置失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对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资源环境等六大要素作出针对性部署,释放多要素协同改革信号,避免单兵突进导致的制度摩擦,是改革系统性的显著提升。《经济参考报》发文称,从前期具体运行的情况来看,试点对于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至关重要。通过部分地区试点,有利于发现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问题,为从制度上根本解决提供了一手参考。下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着力完善健全机制。要在具体工作中推动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作用,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同时,根据不同要素,推动因地制宜建立与要素供需规律相一致的市场交易方式。根据市场运行规律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动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加强数据权益司法保护,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十分复杂的经济和法律特征,给传统法律制度带来新挑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涵括不正当竞争纠纷、侵权责任纠纷、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执行实施等涉数据权益案件多发案由类型,积极回应数据权属认定、数据产品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平台账号交付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统一类案裁判尺度。人民网发文称,本批指导性案例侧重总结提炼较为成熟的裁判规则,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导向,初步搭建数据权益司法保护的规则体系框架,促进涉数据类案件的裁判标准更加统一。比如,在《某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针对关联账号服务这一网络空间中较为常见的服务模式,认为网络用户使用关联账号功能,将其持有的数据在不同网络平台间转移,系合法正当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来源者在参与网络经济活动中的自主选择权,对于促进数据共享共用,增强数据要素共享性、普惠性,释放数据价值红利,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失信信息分类管理。9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更好帮助信用主体高效便捷重塑信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对信用修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信用修复管理明确了方向和框架。《经济观察报》评论称,从内容上看,此次征求意见稿较之前法规,不乏亮点。一是限定信用主体范围,明确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排除了自然人,规范的靶向更加聚焦。二是对失信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分别设置不同公示期限,有利于实施梯级管理。三是规范处理流程,规定了申请信用修复条件,既便于失信主体“按图索骥”,也利于职能部门依规处置,特别是明确了破产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给予“临时屏蔽违法失信信息”等特殊措施,有利于这些企业信用重生、再闯市场。信用修复制度是否完善,事关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从长远看,信用修复制度的成熟度直接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成熟度。要让信用修复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安全阀”,还需突破信息孤岛的现实困境,一些部门的信用数据目前尚未完全互通共享,经营主体在完成信用修复后,银行征信系统中仍显示有不良记录。信用记录的数据共享与要素激活仍是短板。据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将配套实施信用修复的协同联动措施。

要素充分流动,经济才能活力充足。面向未来,唯有坚持市场化方向,破除隐性壁垒、创新制度供给,才能真正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内生动力。我们期待以综合改革试点破局激发要素活力,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