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河北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8/14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在河北考察时,明确提出“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等要求,为河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畅通市场准入渠道、深化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注入新动力。

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营商环境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由基本需求变成核心要素,成为吸纳聚集创新要素和企业、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

营商环境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培育形成新动能新优势的必备条件。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营商环境就像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一样,是让经营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从发展实践看,营商环境包括政府服务效率、产业配套能力、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法治保障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政策支持强度等,这些既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和保障,也是有效激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因素。

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营商环境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工业化初期,生产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有市场、能够获利。工业化中期,进入了投资驱动阶段,只要争取到了重化工业项目,就赢得了发展主动权。工业化后期与后工业化阶段,步入了创新驱动阶段,拥有创新资源和创新型企业最为重要,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聚集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关键。世界银行研究显示,营商环境改善对GDP增长率和社会投资率的直接拉动效应分别为0.3%和0.36%。实践证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增强新动能新优势的过程。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政府职能的健全。比如,不断明晰政府职能与边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完善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涉企法律法规体系,为经营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实现信息公开、透明、高效,等等。这一过程,是全面提升发展载体和平台能级的过程,有利于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带来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着力点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包括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系统性工程。我们要立足发展实际,明确目标、优化路径、厚植沃土,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锲而不舍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在提升整体效能上发力,打造功能完善、互促互进的营商环境体系。营商环境是一个整体,只有体系齐备才能发挥出整体效应。要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细化,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全面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完善评价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能级。

在满足经营主体需求上发力,使经营主体感受到优质服务的“温度”。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目的是吸纳聚集发展要素和经营主体,满足经营主体需求就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搭建“需求一窗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享受到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加快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等,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企业办事效率。建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着重关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难题,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提升政策精准度。

在提高公共服务品质上发力,增强对高端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高品质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显性因素,也是吸引高端人才和企业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对标先进省市,着眼宜居宜业,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步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水平。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合理降低企业在水电气暖能等方面的使用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在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上发力,为企业运营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以法治之力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让经营主体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中。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常态化明察暗访、举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影响法治环境建设的不规范执法情况,对相关部门、涉及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营商环境情况进行测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提升。

在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上发力,激发经营主体内在动力与活力。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吸引集聚创新要素和企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少跑腿”,以高效、贴心的服务吸引企业。落实好科技人员薪酬待遇、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激励政策,允许科研单位实行更灵活的管理制度,形成既重过程又重绩效的管理机制。完善协同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着力解决协同创新中因利益诉求不同导致合作难以深入的问题,有效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应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关联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处理好政策制定与执行落实、发挥政府作用与完善市场机制、宏观统筹推进与微观细节优化、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提升的关系。

坚持政策制定与执行落实并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是重要着力点,但政策的生命力终究在于执行,若执行环节出现梗阻,再好的举措也会成为空中楼阁,难以转化为实际成效。因此,在制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同时,也要重视政策的贯彻落实。只有抓好末端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才能将好举措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坚持发挥政府作用与完善市场机制并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府要担负起优化营商环境的职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市场准入规范、公平竞争维护、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等方面主动作为,强化公共产品供给。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类市场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经营主体在公平竞争中自主决策、自由发展,激发市场内在活力与创造力。

坚持宏观统筹推进与微观细节优化并重。从宏观层面看,营商环境建设涉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城市规划与更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开放、公平竞争等,这些工作事关全局,需进行统筹安排与推进。从微观视角看,营商环境的优劣又常常体现在一个个小事小节中,直接关系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在推进宏观布局、系统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从细节处发力,将宏观规划蓝图与微观服务细节相结合,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的质量与水平。

坚持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提升并重。硬环境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但软环境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软环境是人们日常感知到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行政效能等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具有隐性、偶发、难以计量等特点,对经营主体的选择与评价具有重要影响。要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思想认识水平等,将服务效率、政策透明度、人文氛围等软要素转化为发展的硬效益,形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作者:颜廷标,系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