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时评|【三问西安远秦工业园】二问:官僚主义病根如何根除?

来源: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业委员会      更新时间:2025/8/14      浏览:

11年前,四家民企满怀希望地将3000万元土地款投入陕西西安渭北工业区,期待新厂落地、事业腾飞。11年后,他们奔波于空荡的管委会办公室和法院执行庭之间——账户空空如也,承诺化为泡影,西安远秦只有一句冰冷的“没钱”在走廊里回荡。西安远秦工业园这场漫长的土地款追讨拉锯战,不仅让企业丧失发展先机、濒临倒闭,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中国基层治理中官僚主义溃烂的创口。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 总书记的指示言犹在耳,抓干部教育管理是党的事业的核心要义。

有点权力就认为自己是个官,这种官本位思想由来已久,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带来的糟粕,已深入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这种观念已成为埋伏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毒瘤病灶,病灶不除,官僚主义的毒蔓便会在制度的缝隙里疯长。西安渭北工业区的遭遇,首先暴露的是权责失衡的治理痼疾。原临潼组团管委会招商时承诺的土地交付,在机构改革后摇身变为经开区与临潼区互相推诿的皮球。远秦公司作为政府平台企业,恰是“小马拉大车”的缩影——基层被迫承担远超权能的责任,而真正的决策者却隐身幕后。更讽刺的是,当企业向省纪委求助时,竟被告知西安远秦公司“属于中央驻陕单位”。

当权力与责任分离,制度漏洞便成为官僚主义的温床。渭北工业区的“共管账户”本应是资金安全的保险箱,却沦为监管盲区:企业支付的千万土地款被平台公司挪用建设厂房,而因手续不全无法变现后,退款协议沦为废纸。更深层的腐败逻辑在于,“官僚”机器竟异化为“套利工具”:从2014年每亩22.5万元到2023年30余万元的地价涨幅中,平台公司以“土地分割难”“设计不合规”等借口拖延手续办理,坐享土地升值红利。这种系统性寻租,暴露了土地审批、资金监管、合同履约等环节环环失守的制度性溃败。

而监督机制的失效,更让官僚主义肆无忌惮。四家企业曾诉诸12345热线、市区两级纪委,却遭遇“虚假回复”和部门推诿;即便灵特公司历经诉讼胜诉,法院也因对方账户无钱可执行而束手无策。尽管西安市近年推出“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誓言构建“码上举报-限时办结”的闭环,但在渭北案例中,数字治理的承诺与企业实际遭遇的“投诉无门”形成尖锐反差。当监督不能刺破官僚护甲,问责无法触及真问题,再先进的平台也难逃沦为“数字盆景”的命运。

根除官僚主义沉疴,需要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请问西安远秦、西安地方相关领导,这种官僚主义病根如何根除?如果带着这种痼疾又怎么跟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步伐?(至简)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