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西安一工业园被指设‘连环套’”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陕西西安渭北(临潼)现代工业新城管委会通过招商引进的四家企业投资项目被迫终止,前期累积投入近3000万元土地款也拖欠至今未还。承接招商与管理的西安远秦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违背承诺,成为众矢之的,也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在当今全球竞争的格局下,营商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力图通过简化审批、减税降费、优化服务等“显性”手段来吸引投资、激发市场活力。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营商环境竞赛”中,一个更为根本、却常被忽视或回避的问题浮出水面:政府自身的失信行为,恰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隐形壁垒”和“终极瓶颈”。
西安远秦工业园开发建设公司是西安城建投集团旗下从事园区开发的企业,是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平台,承担政府委托的区域开发职能。其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园区运营等,这些领域均属于传统国企参与的城市开发与公共服务范畴,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
信用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是现代文明的行为规范。西安远秦工业园的失信行为,让政府的信用蒙羞。
国务院为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建立一支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树立政府公开、公正、诚信、清廉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政府失信,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的信任危机,对营商环境的侵蚀是致命的。企业投资,尤其是长期、大规模的实体投资,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西安渭北(临潼)现代工业新城管委会在招商时给予了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待土地出让金一入账就不兑现承诺,待变更到西安远秦工业园管理时,也是收钱不办事,土地手续还是迟迟不予办理。企业被逼无奈,追要土地款,经过多次交涉,签署了退款协议书,结果远秦公司再次违约,最后就是两手一摊“没钱”。
当企业无法相信政府的承诺能长久持续,自然会选择“短平快”的项目,或干脆将资本转移到更可信赖的地区。其破坏的不仅仅是几个企业项目的投资,破坏的是地方生态环境和政府信用,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未来,让真正有潜力、有耐心的资本望而却步。
优化营商环境的终极答案,不在于出台了多少优惠政策,不在于简化了多少审批流程,而在于政府能否成为全社会最值得信赖的“信用锚点”。
当政府的每一项承诺都坚如磐石,每一次执法都公平如水,每一次服务都真诚高效,企业家的信心才会真正被点燃,创新的活力才会竞相迸发,资本的活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入。这比任何政策优惠都更具吸引力,也比任何硬件设施都更具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首先是一场政府自身的“信用保卫战”。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西安远秦工业园如此让政府失信,又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没有良好的政府信誉,又怎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西安远秦,你该如何解答?(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