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提升建设项目招投标审批质效,甘肃省玉门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统领,通过充分压缩招标时限、持续提升监管力度、不断优化电子交易等创新服务举措,着力优化招投标交易环境,以项目推进高效化、监管力度标准化、政务服务精细化,让营商环境更“有力量”。
充分压缩招标时限,切实做好项目审批质效。为进一步推进政府投资类建设工程的项目进度,压缩中介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玉门市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在招标进场前,对于初步设计编制、初步设计评审、施工图审查等耗时较长的中介事项进行“事前容缺+事中补正”的监管模式,可为招标投标全流程至少压缩10天;针对部分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各环节衔接不紧密,项目招标平均时长较长等问题,玉门市实行“小时监管”模式,即各监管部门紧盯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示、合同签订等重点环节,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最小时限,敦促招标代理以小时为单位完成流程的提交,可为项目开标至合同签订至少压缩1-3天。截至目前,玉门市完成建设工程招标31项,成交金额达6.45亿元,实行容缺招标的项目14项,容缺占比45.16%,保障项目推进高效化。
持续提升监管力度,切实做好精细政务服务。为拓展招投标领域的监管范围,玉门市强化对招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三方招标责任的监管力度;针对招标人,采用“招标人主体责任制度”和“招标人信用承诺”,由招标人确定招标投标领域的各重点环节,并保障项目资金已到位,不存在未招先建等违法活动,承诺按照招投标相关规定完成招标投标全流程;针对招标代理实行“考核+通报”的方式监管,2025年,已评选五星级代理3家,四星级代理4家,三星级代理2家,优秀项目负责人3人次,通报违规代理0家;针对评标专家,实行“一项目一评价”和“违规通报”监管机制,由交易中心、监管单位、招标人三方对评标专家的评标过程进行评价,对违规评标专家进行通报处理,2025年,完成“一项目一评价”151份,通报违规评标专家4人次,保障项目监管标准化。
不断优化电子交易,切实做好项目交易保障。为规范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活动,进一步推动优质专家资源共享共用,甘肃省建设“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由招标代理在开标前24小时内跨省、跨省内行政区域随机抽取省级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各县市通过远程协同、视频语音实时交互等信息手段,实现在两个及以上公共交易中心共同完成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活动,提高全省评标专家的互动性,破除评标专家的评标壁垒,提高评标公平性;为提高评标专家的评标能力,电子评标系统设置招标控制价分析、雷同项分析、清标分析、经济标分析等对投标文件中各类数据的分析报告,加大对围标串标行为的打击,消除围标串标行为的监管盲区。2025年,玉门市完成建设工程招标31项,组织评标会议54次,实现远程异地评标54次,远程异地率达100%。
(李丹,单位:玉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