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统一要素资源市场”纳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入纵深阶段。
“提升要素资源利用效能,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将进一步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区域分割等深层次矛盾,通过制度创新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要以制度破壁推动要素“活起来”,以开放赋能吸引全球资源“聚起来”。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地方保护,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更能让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后的中国经济长远受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内涵是让要素自由流动。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对区域协调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黄群慧看来,要凸显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于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此过程中,中央也要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逐步支持地方政府发展。
唯有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在统一规则下实现高效配置,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才能进一步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是经济循环的“畅通工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要素市场普遍存在“碎片化”的问题,比如土地指标跨省调剂难、人才资质互认低、数据资源“孤岛化”等,是当前公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阻碍。
特别是,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人才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方面,持续深化改革健全市场化配置环境,推动全国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建设一直备受各界期待。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的提出,无疑形成了新的契机。
“近年来,国家层面一直在加快完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配套政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比如,聚焦市场基础制度、市场设施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市场监管等领域,推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立法进程,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推动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义重大,“除在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外,更要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汪浩认为,这就要求在持续不断破除各种区域发展壁垒的同时,推动地方按照一体化思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是区域一体化市场,继而扩散成为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市场网络。
典型案例 陕西省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破除城乡要素流通壁垒 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于2023年11月设立,是全国首个以“城乡融合要素”命名的综合性交易平台。该平台聚焦农村集体资产(土地、闲置农房、农业设施等)、集体经济项目及公共服务采购等要素资源,通过市场化机制破除城乡要素流通壁垒,推动资源跨区域高效配置,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建设情况:已完成建设。该平台破解了城乡要素流动的三大核心梗阻: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资源配置低效,其成果为全国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截至2025年4月,平台累计成交项目479宗,总成交额超13亿元,覆盖西安市15个区县、2416个行政村。目前,该平台与天津、沈阳、成都等城市交易机构共建技术标准与系统接口,探索跨省要素流通模式。(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