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应首营人心

编辑:祁本彪      更新时间:2025/7/23      浏览:

2018年国家发展改委开展了第一次营商环境试评价,自始全国性营商环境优化的大幕启帷。

至今,全国各地营商环境大规模优化建设工作已走过了七个年头。七年来,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均在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形成了竞相优化提升的局面。各地皆有不同程度的优化、提升。当前,随着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推进,有些地方营商环境也进入了优化提升的“瓶颈期”,有的地方甚至进入了“疲乏期”。之所以出现“疲乏期”,个中原因,在轰轰烈烈的营商环境建设中,有评价,有考核,有排名,一些地市推进营商环境工作,出发点就是为了“好名次、好结果”,优化提升系被迫而为之,而非发自内心的愿望。

营商环境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多领域和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如果一地营商环境优化只是单纯想法设法“混”个好名次,只为追求面上好看,而非从内心或思想上迸发出强烈愿望,其优化定将是形式大于实质,营商环境水平难以得到实质优化提升。当前,我国营商环境的市场化转型正处在从单一服务升级向系统性生态重构迈进的态势,预全面系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必将推动营商环境从“指标型”向“实质性”转变。预要实现营商环境实质性提升,必须从“内心”迸发改革之力、协作之力,必须经受一番思想风暴才能得以实质性提升。 

市(县)主政者必须要有改革的决心和恒心

营商环境能否向好?取决于主政者的决心。营商环境好是政治生态好的最直接表现之一。‌政治生态是营商环境好坏的第一决定因素‌。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显著提升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与政治生态好坏息息相关。政治生态好,人心顺、正气足,广大干部才愿意干事、乐于干事,干干净净干事,才能脚踏实地的干事。市(县)主政者,是政治生态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能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主政者具有关键性作用,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中的关键”。因此,主政者要有勇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决心,要有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魄力。营商环境好坏?主政者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因此营商环境能否向好?取决于主政者的决心和毅力。

营商环境能否向好?取决于主政者的恒心。营商环境不只是“环境”,不是只有服务效率,具有丰富的“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自然生态等等,都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维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个官本位思想浓重的地方,对于一个人情关系浓厚的地域,改善“生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需坚持不懈的努力。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一任主官,任期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不过三五年。前任铆定的正确的战略方向及目标,继任及其断任者,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和“功成不必在我”胸襟,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一任接一任干下去,方可见实效。浙江的营商环境为什么口碑好?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制定实施了“八八战略”,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二十多年来,浙江省始终把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摆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引领新一轮发展的根本性与决定性的工作抓手。浙江是最早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省份之一。1999年,绍兴上虞成立了全国首家行政服务中心,首开集中审批服务的先河。以此为起点,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破冰。江苏省营商环境为什么好?江苏在2000年左右就试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而全省开花。深圳营商环境为什么好?1997年,深圳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启了中国内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河。上述三地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领潮头,进而推进生态变化,历经二十余载厚积才得以今天的薄发。

营商环境能否向好?主政者应有一颗平常心。营商环境生态系统纷繁复杂,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有国评、省评、课题评、智库评等)主体不一,结果迥异。一地评价结果可能有时好、有时坏,也可能始终垫底。对此,主政者应有一颗平常心,不唯排名、不唯结论,只唯实(治地营商环境到底是什么水平?)。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不追求短期见效,立足治地实际,冷静分析,注重长远发展和稳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在重大改革突破事项上,在涉体制机制问题上,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敢于拍板,勇于担责。从用户思维出发,不务虚功,坚持久久为功,不追求口号的高大上,不追求形式的上虚幻、漂亮。好的营商环境不是几次“大规模”的考察学习就能提升的!更不是几个“霸气”口号能喊出来的!

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中,市(县)主政者是重大疑难问题拍板者,是定盘星、总舵手,是战略家。主政者决定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深度和广度。

市县部门“一把手”必须具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执行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部大棋,如果说市县主政者是战略家,那么市县部门“一把手”就是战术家。战略方向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何时实现?取决于战术家们的综合素质。

其一,部门“一把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优化营商环境是复杂的系统工作。“一把手”,一要有大局心。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摒弃部门利益,本位主义。跳出“一亩三分地儿”看问题,主动沟通,积极作为,横纵双向通力协作,构建上下衔接、部门协同联动的优化工作机制。二要有颗公心。一个地方官场作风能否风清气正,部门“一把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把手”要以上率下,亲力亲力。站在一线,俯下身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级传导压力,一层层明确责任。三要有刀刃向内的决心。随着优化工作的深入,触碰的利益越来越多,矛盾越来尖锐,“一把手”要敢于动自己的“奶酪”,要勇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干事不避事,担责不塞责。工作的好坏,责任心决定一切。责任出激情,出智慧,出力量。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取得每个“战术攻坚战”的胜利。

其二,部门“一把手”要有坚定的执行力。优化营商环境战略中,部门“一把手”是大战略的第一落实者、第一执行者。“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成也执行,败也执行”。只有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人,才能千方百计地去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坚定执行力的“一把手”,不会在工作中找借口,更不会挑肥拣瘦、推诿扯皮,而是尽其所能,发挥聪明才智,想方设法打开思路,千方百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一把手”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多些实干,少些空谈;多些深化,少些空话;多些激情,少些推诿,这样才能把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好。

责任心决定执行力,执行力源于责任心。部门“一把手”的“战术能力及素质”,决定能否赢得战略中“局部”或“阶段性”胜利,关乎营商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真心”

首先,要有坚定的“落实心”。各级各类政府工作人员是和市场主体打交道的第一手人,其综合能力关系营商环境工作的成效。方案定了、政策出了……,关键在落实。落实上要实事求是,精准细化,雷厉风行,不仅注重效率,还注重质量;不能粗枝大叶,满足于常规性的完成、低水平的落实。更不能光说不练,唱高调,喊口号,实招不多,只做表面文章;落实中、服务中,不搞“有厚有薄”,不搞“远近亲疏”,不分“三六九等”,都是“自己人”,全部一视同仁。更不能嘴上说着服务企业的话,开展的却是“选择性服务、有条件服务”,暗地里“吃着喝着”,又留着心眼,“放长线钓大鱼”谋取私利;工作中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让企业可及可感,始终做到服务精准,但有边界;求助友助,但不越界;合理监管,但不“搅扰”。

其次,要有创新思变心。作为与市场主体打交道的一线人,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努力成为最懂他们的人。作为时刻与市场主体打交道的人,理应对所承担政务服务及推行的政策存在利弊最了然于胸,政策是否适合所属主体?应如何改进、优化?服务对象最迫切的需求什么?制约服务提升的根本症结在哪里?瓶颈是什么?各级工作人员也是最悟解决之道的人。一步流程的改进,一个温馨的提示,一次及时的跟访 ……,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功效。一线人员要主动担当,面对矛盾、面对瓶颈制约,要敢于改革突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敢于无中生有。各级工作人员的创新最能切中企业利害,也最能解燃眉之急!

再次,要有颗审慎包容心。在坚持强化监督与严肃追责前提下,秉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理念,推行审慎包容监管,从而提升监管的温度。建立容错机制,对市场主体非主观故意,首次、轻微且没造成明显后果的违法行为,给于改正的机会;建立预警提示机制,采取预警、提醒等方式,帮助执法对象及时纠偏、改正,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在政策执行与监管中,难免会经常碰到一些新事物、新情况,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放长眼光,遵循规律,尽施“阳光雨露”,“静待花开”。给予更大制度空间和政策支持,不仅“扶上马”,更要“送一程”,绝不能“一棒子打死”。

各级工作人员就如同“战斗员”,要真正发挥“联系群众,公道正派,谦虚谨慎,团结互助,雷厉风行,英勇顽强”的优良作风,“消灭居点”“攻坚拔寨”“突破防线”,竭力创新战斗方法赢得每场战斗。

市场主体要有积极的参与心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是营商环境优劣最直接的体验者。营商环境优化中,政府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自顾自嗨!没有市场主体参与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是缺少“烟火气”“地气儿”的。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度,是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核心环节。(一些地方,光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企业代表参与进来,其参与度远远不够)有些地方企业家们、群众不愿参与到营商环境建设中来,缺乏参与积极性。

或渠道不畅。因无建议或建言通道,无处建言。有的地方既使有电子等渠道也形同虚设,无人提出合理化建议,有的建了言因“石沉大海”致“了无兴趣”。有的如深圳企业家所说“处处遇到爷”,座谈会等场合讲“大局”不敢说,怕日后“爷”给“小鞋穿”。

或因“事不关已”的心态及无奈。某些企业认为,许多政策措施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文不对题”企业方面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参与、不参与意义不大;有的企业认为,政府“厚此薄彼”“抓大放小”,只注重大企业、纳税大户,份量轻说了白说,不愿参与。

或某些企业本属“两面派”,选择性参与。有的企业相关会上不说,或会上光说好,或说不出啥,但会后又牢骚满腹。有利的积极参与,无利的不“起早”;有的企业本就缺少“诚信经营”之意,是“潜规则”的“拥趸”者,有利时,寻找、利用,或希望有“潜规则”,无利时,或“关系”不如人时痛恨“潜规则”。如何让“两面派”参与进来?市县级政府需下些真功夫。

市场主体是“淮海战役”中的广大“老百姓”,用“小车”能推出胜利。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是一味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效果的“药引子”,具有“协同增效”之功能。能否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关系到营商环境的效果,关乎市场主体满意度。各类市场主体出发点不同,利益追求不同,关键是如何从企业思维出发?引导、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只有让“细胞”充满活力,经济发展才能生机勃勃。

当前,无论是营商环境先进的城市,还是差强人意的县市域,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自已的改革“深水区”。随着营商环境向着优化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许多领域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突出。

一地域,营商环境生态系统如何发展?主政者的决心和恒心是优化提升的根本保证,部门“一把手” 高度的责任心及强有力的执行心,对优化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全心全意服务的真心,是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的“不二法门”,市场主体积极的参与心是有效优化提升的催化剂。预使营商环境真正得以实质性优化提升,“人心”是第一决定因素。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必须从“心”开始,“一人有志,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只有“众心”劲往一块使,营商环境方可得到真正优化,方能得到实质性优化。某些地方的营商环境为什么提升慢、提升难?为什么提升无能?为什么出现“瓶颈期”,突破难?为什么无冲劲、干劲、韧劲,出现“疲乏期”?甚至出现“叫好不叫座现象”?不妨从“心”体检,自查、自纠、自醒、自励。

(作者:祁本彪,单位:廊坊市发展改革委)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