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和群众高频办事需求,以制度创新、数字赋能、系统集成为突破口,创新构建“三维立体审批、三链融合发展、三办协同服务”的“三三制”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质效全面提升。
一、聚焦流程再造,打造“三维立体”极速审批服务体系
一是“一册通办”重构审批流程,实现全周期标准化服务。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编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指导手册》,系统整合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大阶段审批事项,横向联动审批、发改、资规等10余个部门,形成“一图读懂”式服务指南。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件事”集成服务,将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施工作业排水等10个事项打包办理,通过数据共享、容缺受理等举措,实现“一次申报、同步发证”,申请材料精简40%。
二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审批,推动全流程线上化协同。将《指导手册》植入DeepSeek数智大模型平台,企业可随时查询项目审批要求、进度及关联政策,实现“指尖导航”。深化“多评合一”改革,对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5类分散评价事项整合论证,变“串联审批”为“一次申报、一份意见”,单个项目评估评审时间从30天压缩至18天。对需要办理节能审查、取水许可、水土保持等可以运用区域评估成果的建设项目充分采用“多评合一”+“告知承诺制”的审批模式,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多重利好。目前,已办理项目取水许可和水土保持“多评合一”1件,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审批14件。
三是“一线服务”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全要素精准化保障。组建“项目管家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行走的审批大厅”行动。5月以来,先后深入皓博精密制造、信发储能电站等5个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动态跟踪建设进度。截至目前,2025年全县15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完成全部许可手续11个,完成率73%;31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全部许可手续20个,完成率64.5%。
二、突出专业赋能,构建“三链融合”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一是延伸“审批服务链”,打造市场主体培育新生态。创新推出“登记审批+就业创业”增值服务,在民营企业招聘会现场设立“高兴办志愿服务站”,将企业注册与创业贷款、社保登记等12项服务打包推送。建立“注册即服务”机制,新设企业可同步获取就业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匹配。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政策大礼包”2000余份。深化“个转企”一件事改革,在省内率先将医保登记等4项服务纳入联办范围,办理时限压缩78%、环节减少67%。创新推行“延时服务”“周末无休”等特色举措,全面畅通市场主体转型升级通道,广济堂中医诊所等85家个体户实现“下班办、当天转”。
二是构建“农业全链条”,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整合7个部门20余项服务,在全省首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服务中心,推出“基础审批+要素保障+产业升级”主题套餐。创新“一窗联办”模式,锦鲤养殖等8类涉农许可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材料精简60%。建立“技术+金融+渠道”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开发“新农贷”“特色保险”等12个金融产品,为13家省级龙头企业提供定制服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辅导、智慧农机推广等增值服务,带动全县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20家,家庭农场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实现“办成一件事、带动一个产业”。
三是升级“数字生态链”,提升政务服务新效能。开发“高兴办·轻松贷”数字平台,集成企业注册、贷款申请等28项功能,实现“扫码即知、一键申办”。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动态归集土地流转、征信记录等9类信息,为金融机构授信放贷提供数据支撑。推行“AI预审+远程踏勘”智慧服务,涉农许可办理平均用时缩短至1.8个工作日。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办”网络,培训数字化代办员142名,赵寨子镇等6个乡镇实现“不出镇办成事”,群众跑动次数减少85%。
三、坚持用户思维,创新“三办融合”高效协同服务体系
一是聚焦“精准办”,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围绕开办餐饮店、水产养殖等高频事项,通过"政策解读+情景模拟"方式开展“一件事”专题培训3期,解决业务衔接问题25个。创新建立“全科医生式”岗位练兵机制,组织窗口人员围绕“开书画店”“办养殖场”等场景开展全流程演练,重点考核材料初审、系统操作等关键环节,推动工作人员从“专科型”向“全科型”转变。建立“培训—实践—反馈”人才培养闭环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服务标准“零偏差”。今年以来,各类事项“打包办理”环节办理时间、跑腿次数分别平均压减80%、40%、68%。
二是突出“暖心办”,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全市首创“政务医联体”服务新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置医疗问诊区,由县医院专家轮值坐诊,累计为335名群众提供“办事+就诊”一站式服务。建立“首接负责制”,推出证照免费邮寄、全程帮代办等8项便民举措,群众跑动次数减少80%。开展电话回访专项行动,对办理的1200余件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随机抽取来厅办理的高频事项服务对象作为回访样本,截至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20条,问题响应率100%。设置便民服务站,配备急救药箱、轮椅等10余种便民设施,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三是深化“集成办”,拓展场景化服务应用。按照“减环节、减材料、优服务”原则,整合办事环节、压缩申请材料、优化服务流程,采用“法规口语化+流程图解”模式,全面优化11项“一件事”服务指南,印制纸质指南700余册并投放至各领域“一件事”窗口,确保办事标准“零偏差”。
(王敏,高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