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县委书记向企业摊派捐款:追求政绩岂能破坏营商环境

来源:大象新闻      更新时间:2025/9/26      浏览:

为求政绩搞摊派,营商环境遭破坏。急功近利毁未来,县委书记终下台。

福建省纪委监委9月24日通报:建宁县委原书记林大茂违规向辖区企业摊派资金搞建设,破坏当地营商环境问题。林大茂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建宁县,地处福建西北,经济基础不算雄厚,曾是福建省18个贫困县之一。林大茂作为县委书记,本应量力而行,稳扎稳打推动地方发展。然而,他却一心想在任期内干出点“大动静”,想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政绩名片”。2022年至2023年间,林大茂不顾当地财政紧张的实际情况,强行上马某文旅项目。


dc6a35177d791bc7c2aa0e3693b0a994.jpg

林大茂(资料图)


项目启动之初,林大茂或许还信心满满,但很快,资金链断裂的现实给他上了一课。正常情况下,遇到这种情况,领导干部要么调整规划,量力而行;要么通过市场化手段融资,合法合规解决问题。可林大茂偏偏选择了最离谱的一条路——“社会捐款”。这“捐款”可不是什么自愿奉献,而是带着浓浓的行政命令色彩。他直接找到辖区内4家企业,指定金额,施加压力,要求企业“慷慨解囊”。这哪是捐款?分明是赤裸裸的摊派。企业敢怒不敢言,只能硬着头皮掏钱。

林大茂强行向企业摊派,这背后是“政绩焦虑”在作祟。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里,政绩就是“显绩”,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项目、大工程。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恰恰暴露了林大茂政绩观的扭曲。政绩是什么?不是领导的个人光环,而是地方的长远发展,是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企业的安心感。林大茂的做法,却完全背道而驰。他不仅无视财政现实,还罔顾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向企业摊派的规定,公然顶风作案。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企业利益的直接侵害,也是对法治精神的公然挑衅,更是对营商环境的破坏。


3b820eda-6f4f-4ed9-9f89-184e0acbe273.png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土壤和根茎。企业选择投资,图的是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是政府高效贴心的服务。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如果让企业感到“被绑架”,谁还敢来投资?谁还敢安心发展?企业要么选择跑路,要么对政府失去信任。长此以往,当地的经济基础只会更加脆弱。

林大茂的摊派行为,表面上看是解决了项目的资金问题,实际上却是在透支地方的信誉。更深层的伤害在于,这种行为破坏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任桥梁。企业对政府失去信心,就会流向营商环境好的地方,本地经济就会受到影响。林大茂或许以为自己是在“为地方谋发展”,但实际上,他是在给建宁的未来挖坑。

近年来,因政绩冲动导致的地方乱象并不少见。有的地方盲目举债搞形象工程,有的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债台高筑;还有的地方为了“面子”,不惜牺牲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林大茂的“摊派捐款”,不过是这种急功近利思维的又一体现。

政绩只有以民心为根,方能枝繁叶茂;如果以私欲为基,终将自毁前程。中央早就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调“功成不必在我”。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对领导干部的理性要求。林大茂的教训告诉后来者,政绩不是靠拍脑袋决策换来的,更不是靠压榨企业得来的。真正的政绩,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让企业愿意扎根发展,是让地方经济行稳致远。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