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以“强能力、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为牵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主线,巩固拓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健全制度、创新载体,持续提升“三化”建设水平,加快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一、健全三项机制“强内力”,筑牢履职尽责的“强根基”。一是完善人员日常管理机制。巩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整治成果,联合县纪委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力推进首席代表、审批科长、窗口负责人套合进厅,以集中审批力量,提升服务效率与群众体验。修订完善了《综合受理人员管理制度》《岗位作风纪律细则》等6项制度,实行班子成员分包窗口,机关督查室定期开展日常工作纪律督查工作,时刻敲响纪律警钟。二是健全业务素能培训机制。积极寻标对标,先后到多个先进地区学习成熟经验,精准弥补工作短板;推行“午间半小时”学习制度,组织综合窗口人员专题学习业务流程、办理要件,开展业务知识交流等活动20余次,提升服务能力。鼓励综合窗口人员积极参与技能等级考试,目前持证上岗比例达到72%。三是畅通诉求反馈解决机制。着力打造“郏快办”政务服务品牌目标,完善微信服务号功能,设置投诉举报模块,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二维码”,依托“办不成事”监督窗口,邀请县纪委派驻工作人员到大厅开展日常监督,以能力作风转变引领政务服务增效。
二、实施三大行动“聚合力”,凝聚齐抓共管的“硬支撑”。一是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行动。联合15个牵头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动协同机制,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围绕业务流程等优化提升,实现“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目前已上线2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资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累计减少办理时限192天,平均办理时长缩短41.9%,减少办理环节113个、减少提交材料283份。二是实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提升行动。实行局班子成员分包联系乡镇(街道)工作机制,开展业务指导、工作交流。组织推进在各村(社区)建立帮办代办队伍,培养基本简单和高频事项“明白人”。积极探索推进“政邮一体化”便民服务改革,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适度优化服务场地,完善设备设施,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实施政务服务“三化”建设行动。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区域布局,设置“咨询辅导、老年人服务”等6个基础功能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涉企一窗收办”等8个专业性窗口。先后四轮开展县直有关单位应进必进事项自查,强力推进应进必进事项动态更新;制定办事指南“口语化”清单,通过“郏快办”定期发布政策解读,提升政策知晓度,积极推行“十免服务”,减少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三、创新三项举措“激活力”,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是“一窗收办”提高办事审批效率。梳理整合住建、林业、应急、发改等多个部门的1389项涉企事项,在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集中受理企业从设立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企业办事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口、办所有事”。实施以来,办理时限平均缩短40%。二是“未诉先办”延伸服务前置关口。实行班子成员带班巡查、前台咨询服务等举措,加强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社会监督员沟通对接,通过“有诉即办”登记台账、咨询台办事群众反馈问题、电话回访、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企业诉求,去年以来,线上线下双途径共回访5600余人次。三是“数智赋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整合24小时专区自助服务设施,坚持实用原则,对场所设备升级改造;统一电子材料清单目录,加快推进个人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覆盖婚姻登记、道路运输、不动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证照的制作,今年以来共制作电子证照2万余张,“四电应用”在工程建设改革、不动产登记、市场主体注册等办事场景中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