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创建政务服务增值化体系赋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夏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编辑:张伟      更新时间:2025/6/25      浏览: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不断强化纺织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创建“政府、社会、市场”三体协同政务服务增值化体系,助力实现“高端、智能、绿色、集群”新突破。目前,全县纺纱规模达300万纱锭,占德州市的55%、山东省的10%,形成以鸿泰鼎、天润纺织、鑫瑞娜家纺为代表的百亿级新型纺织产业集群。

  构建“定制+管家+中介”增值服务,赋能纺织产业落地质效

  一是构建产业链条定制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编制《新型纺织特色产业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指南》,创建线上线下产业服务专区,将增值服务下沉至中心镇和特色镇,从企业准入准营、投资建设,到企业退出各个阶段,实施“精准定制+一企一档+专员服务”增值化服务模式,为特色产业提供个性化的衍生服务。二是构建产业项目管家服务。着力打造“一个项目、一名负责人、一支管家团队、一套服务方案、一个目标任务”的“五个一”项目服务制度,采取线上线下、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与服务对象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进行个性化“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制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截至目前,主动入企帮扶各类重点项目35次,入企对接惠企政策11条,解决企业诉求12个,召开联审联办会议5次,累计为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手续销号137项,节约审批时限120余个工作日。三是构建产业中介联合服务。构建中介联合体服务模式,将中介服务由“逐项申请”变为“集成服务”,成立项目管家,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涉及的环评、能评、水评等多类中介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通过中介联合体实现一次性采购。目前,项目中介耗时减少70%、费用成本减少20%,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

  搭建“数字+交流+培育”增值平台,赋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搭建数字纺织平台。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山东省纺织服装协会、德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共同搭建山东省纺织行业数字经济总部项目平台,定制产业云、金融云、人才赋能、生态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大脑等6大端口领域,赋能纺织服装产业链企业数字化升级。二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放大中国纱线质量技术论坛、中国夏津绿色纺织论坛等各类纺织论坛活动效应,依托夏津县纺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链上技术交流平台,引导链上企业参与技术交流进行产业升级。精准对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青岛大学和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以现代纺织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加快“一区、一平台、两基地”建设,全力培育五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三是搭建数企培育平台。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重点培养仁和纺织、新时兴纺织等“5G+”项目。已有4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夏津被评为“山东省DCMM试点县”。

  创建“延链+校企+招工”增值渠道,赋能纺织产业强链补链

  一是创建产业延链渠道。拓展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等产业渠道,积极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在3月份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夏津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与韩国ZAIN株式会社签订“中韩纺织产业合作协议”,12家纺织服装企业签订16个海外合作意向订单,签约额达5亿元。二是创建校企合作渠道。充分发挥高校研发优势,拓展纺织企业高校对接渠道,推动山东鸿泰鼎莱赛尔新材料、夏津恒发纺织、江苏阳光集团、江苏互帮纺织科技、青岛百草新材料、东华大学、西南大学等校企7方联合签约成立“莱赛尔新材料产业化联盟”,实现纺织产业科技赋能升级。三是创建融合招工渠道。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招工渠道,破解产业企业用工难和高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线下建立县级、中心镇和生态镇零工市场,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活动,线上开通德州智慧就业网、“人才夏津”等多渠道为企招工引才免费服务,精准纾解企业人才需求问题。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ccysjc@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九二时间园区C1栋

邮编: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