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清廉浙江”微信公众号的一则消息,浙江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省纪委办公厅对4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包含一起政务自助设备“闲置浪费”的通报:
某县一些政务服务场所或设施利用率不高,造成闲置浪费,该县为乡镇(街道)配置政务服务自助机,投用至今办件量少,有的近一年无办件。这些政务服务场所或设施未按实际需求设置,造成闲置浪费,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不相符。
今年5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以后,明确提及要整治政务服务领域的铺张浪费现象,一窗汇当时撰文坚决杜绝政务服务设备设施沦为“摆设”,在文中提示各地应重点排查政务服务自助设备、智能设备,做好运营维护。
此条通报中提到的“因办件量少”问题,其中原因仅从以上短短几行字中难以全然而知,或许是由于当时规划配置时没有充分实地调研附近居民数量,办事需求,或是自助设备配置期间发生故障未能及时维修等等。但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务服务掌办、网办普及的冲击,政务自助设备使用率减少直至逐步退场,是政务服务发展的趋势。
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此消彼长”
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此消彼长”,是客观规律。以政务窗口、政务自助设备为代表的线下办事场景在政务服务系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善时,政务大厅每天“门庭若市”,窗口人挤人,自助设备前常常排起长队,“面对面”是企业群众办事的刚需。
但近十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线上事项日益完善,操作入口更集中,流程更顺畅。再加上社会整体数字素养提升,群众已经习惯了“掌上办事”“指尖通办”,足不出户就能办事,以至于大厅在某些时段自助机器比办事群众还多!
其次还有政务自助设备自身运营维护的问题。各级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自助设备也开始分散布置在小区物业、商场、银行、地铁等地方,维护半径大、运营成本高,设备故障后维修不及时,容易导致闲置。
最后,政务自助机还有根据业务不同,种类繁多,部分机器功能单一的问题,像类似社保专机仅限社保业务,一旦这些高频事项上线移动端,则意味着大量的自助机成为闲置。
银行ATM、高铁票与政务自助机
横向来看,不止政务服务行业,随着移动端电子服务的普及,我们所熟悉其他服务行业的的“自助机器”也在悄然退场。
根据今年5月的一则最新报道,自2019年至今,短短5年间,中国ATM机已消失近30万台,数量锐减26.87%,全国当前仅剩80万台。今年4月,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2025年4月9日起全面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已有超过50家银行宣布关闭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码存取款等业务。各大银行在ATM机在使用频率很低的情况下,维护费用仍需正常支付,也就难逃被削减的命运。
铁路方面,据“中国铁路”官方公众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对10月1日起乘车的旅客,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铁路“纸质票”的全面退场,也意味全国各大高铁站成排成队的购票取票自助机使用率降低。购票、进站、报销在手机上全部搞定,车票自助机终将成为历史。
终端“退场”,需求却不会凭空消失,并不代表没有人办事,而是说明政务服务模式已经完成升级。不过,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政务服务水平不一,政务自助设备距离“退场”是长线的。
新的设备、技术也在“登场”,自助设备在线下应用场景也不断升级进化,如搭载人工智能DeepSeek“边聊边办”自助终端、人工智能办事机器人已经出现在全国的政务大厅,未来的自助设备可能会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造新的服务场景。
结语
回到开头,此次政务自助设备因“闲置浪费”被通报,也给了全国各地政务服务单位一个提醒。虽然“掌上办事”是趋势,自助机办件量固然下降,但就当下而言,对于政务自助设备的精细管理必不可少,如及时关注自助机办件量,以及分散在基层自助机的运行状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建立清晰的维护责任机制和定期巡检制度,保障设备良好运行,避免以“通报”的形式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