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人民政府县长 蒋铃
凤县古称凤州,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陕甘交界,被誉为“凤凰之乡”。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一切,为了一切项目”,用系统化思维推行“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背景缘由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程序,通常需要串联、并联多个审批事项,有的审批事项还存在互为前置的现象,审批分散、事项繁多、流程复杂、耗时较长,建设单位不清楚怎么办,需要提供哪些资料,经过哪些环节等问题。因此,凤县坚持问题导向,在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精简事项、优化流程、集成服务、完善机制”的思路,探索推行“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一体化打造流程更优、手续更简、时间更短的项目审批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紧扣“四字要义”,重塑最简审批新流程
一是“转”职能。成立凤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行政审批局作为总牵头的“大管家”,有审批权限的部门作为“小管家”,将15个部门170项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在政务大厅设立“工改综合窗口”,变“多头审批”为“一窗审批”。二是“简”事项。坚持精简材料、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审批事项的原则,将政府投资、社会投资项目由原65项分别精简到27项、22项,并生成“项目审批管家”一码通,让项目建设单位“码”上知晓,实现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三是“细”分类。将政府投资类项目细化为政府投资一般类、改造类、线性工程类、小型类4类项目,将社会投资类项目细化为社会投资一般类、小型类、带方案出让类3类项目,分类制定7类项目一张表单、7个阶段办事指南和7张审批流程图,从立项到验收阶段分别确定牵头的“项目审批管家”。四是“建”系统。建成凤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坚持“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三步流程,实现了“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进度可查”的全流程在线审批。
(二)健全“四项机制”,打造项目审批新模式
一是健全“告知承诺”机制。受理项目时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并将20%的主流审批事项纳入告知承诺范围,实行容缺受理,提前介入下一环节审批事项,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健全“多评联审”机制。按照“一家牵头、多家配合、联合踏勘、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结果共享”的原则,建立“联合踏勘、联合审图、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审管联动”等集成审批机制,有效解决了诸多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相互制约、重复踏勘、多头验收的瓶颈问题。三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对于跨部门、跨行业的审批事项或需要统筹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随时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了部门协同、多方联动、共同解题的格局。四是健全“区域评估”机制。以园区为“试验田”,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等开展区域评估,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多便利。
(三)坚持“四式服务”,营造重商亲商新环境
一是开展“项目审批托管站”无忧式服务。组建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库,在政务大厅设立“项目审批托管站”,由审批干部代办或指导办理项目审批手续,提供“全托”或“半托”省心服务。二是开展“拿地即开工”快捷式服务。对建筑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高度低于15米的低风险社会投资项目,将48件申报资料压缩至13件,全流程审批用时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三是开展小区改造“三精简”情景式服务。通过“精简环节、精简事项、精简材料”,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审批套餐,精简审批事项10项,精简材料20件,压缩审批时间50个工作日,实行告知承诺、并联审批,直接核发施工许可证。四是开展“宣政策,解难题”上门式服务。常态化开展“宣政策,解难题”上门指导服务、“三问三送”联企帮扶、“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帮助项目建设单位省心办手续、解难题。
三、改革成效
“项目审批管家”推行以来,累计对2022年228个项目和2023年182个项目提供了“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将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用时从280个工作日缩减至8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从230个工作日缩减至5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从180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有力促进了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2022年全县160个重点项目审批办结率100%,共收到8382项评价,“好评率”连续100%,累计收到27面致谢锦旗;160个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全部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6%,42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8.5%;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省前十;56个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投用),新增年产值25亿元、税收2亿元,带动就业1560人;前三季度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均位列A等次,入选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第八位。
四、经验启示
启示一:事权集中是基础。“工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的审批模式,推进事权向一处聚集,打破“九龙治水”的局面。凤县在2019年就将“工改”主流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县行政审批局,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工改综合窗口”,从立项到市政公用设施接入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全流程审批“体内循环”。
启示二:精简审批是重点。“工改”重中之重在于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凤县从事项梳理确认、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创新审批模式等方面入手,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依法减少前置条件,精减申报材料,对所有审批部门、事项、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再造,通过并联审批和并行办理方式,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
启示三:健全机制是关键。建立健全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是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凤县研究制定18项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容缺承诺、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席会议、多评联审、并联审批、联合验收、事中事后监管等运行机制,推动各审批阶段、各审批事项无缝衔接,在“阳光下”运行。
启示四:优化服务是保障。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凤县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对项目审批实行集中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管家”上门指导、专家会商会审、联席会议解题、并联审批流转、综合窗口出件,提供最简最优最满意的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