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付建宾
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2021年以来,保定市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法治作为四大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数字保定建设,擘画了“强基、兴业、善政、惠民”的美好蓝图。市工信局作为数字保定建设的牵头部门和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主导搭建了“保定市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从“政府看得清”“企业用得上”“帮扶落得实”三个维度,以数字化赋能“放管服”改革,以优化产业集群营商环境助推工业老城转型升级“双向驱动”,通过开展全链条、精细化服务,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方特色的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的新路子。
一、建平台,全维度实施数字化赋能
一是围绕“政府看得清”,搭建了三大监测平台。
1.看数据,监测产业运营指标。可监测GDP、工业生产总值、区县产业数据、重点行业发展等宏观数据,统计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对标同类地市数据;监测27个县域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相关数据,重点项目动态和项目进展,生成产业集群发展质量报告、区县和行业分析报告。
2.看市场,洞察全域电商行情。分析保定企业在全网的销售数据、国内省内排名及变化趋势,区县细分数据,细分类目的占比等。生成定制化电商产业分析报告,辅助主管领导指导电商发展和制定政策。
3.看集群,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为市县两级工信系统推动产业数字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依据,助力一群一策的规划与实施落地;为企业输出一企一策,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及服务;为解决方案厂商精准推送企业需求,提升服务方效率。
二是围绕企业用得上,搭建了七大服务平台。
1.用平台,助力企业数智融合。保定是河北省第一个建设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的地级市,为区域内产业集群提供标识接入服务,重点打造汽车、纺织、箱包等产业集群标识应用标杆;能源管理平台可实现企业用电精细化和安全管理,节省用电成本5-15%;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数据建模、仿真、数据治理等一系列免费资源;区域电商平台可支持企业免费在平台展示产品、发布需求、获取商机。
2.用金融,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结合数字保定建设的政务数据治理,涉企的公积金、社保、税务等数据,助力银行便捷获客,平台为银行、企业提供双向撮合服务,实现银行精准获客、企业轻松获贷,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用人才,破解企业用人短板。与保定高校共建考试认证中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企业云中课堂,为企业提供线上运营管理、效能提升、转型升级等免费课程,课程上线一个月便惠及上千家企业和数万人。
三是围绕帮扶落得实,搭建了两大对接平台。
1.送政策,“千人千面”主动推送。建设“政企通”服务平台,为企业“千人千面”主动推送、精准解读惠企政策,与各相关委办局政策审批兑付系统对接,实现企业在线申报办理,线上政策兑付,从“企业找政策”转为“政策找企业”。
2.送服务,畅通企业沟通渠道。建设“万人助万企”平台,创新构建线上政企“连心桥”,企业通过线上实现办理诉求。
二、抓服务,全链条促进市场主体发展
建平台是基础,用起来才是目的。平台在应用推广过程中,主要围绕从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示范引领三个方向展开,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政府推动。为加快平台推广应用,市政府在全市先后推行了首席数字官制度,建立了市县两级万人助万企服务专班,组建了“1+22”保定产业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中心,招引了阿里云、金蝶、西门子等国内、本地20余家细分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入驻,成为区域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数字化服务的智库资源,通过政府有为之手强力推动平台用起来。
二是政策扶持。政策上,依据国家及省市政策指引,结合本地企业需求,匹配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资金上,对通过平台实施完成的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给予财政资金一定额度的奖补;培训上,每月组织企业经理、业务骨干等人员,免费开展“总裁大讲堂”培训活动,2022年共组织培训200多场,主动送服务、送资源。
三是示范引领。组建区域服务团队和行业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资源,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贴身服务诉求,响应企业定制化、特色化服务需求,在各县(市、区)、各行业优先打造一批用平台的标杆样板和典型案例,通过标杆示范引领,加快平台应用。
三、强支撑,全方位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一是服务模式“全链化”。基于“万人助万企”平台可扩展的特性,上线信息共享、供需对接、企业信贷、法律援助等全链化服务模式,大幅提高助企帮扶效率,上线以来,注册企业86019家,注册包联帮扶人员23871人,同时,坚持考用结合,实行任务、责任与考核结果、评优评先“双捆绑”“双联动”,通过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把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平台试运行以来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地级市线上助企服务平台。
二是市县联动“高效化”。围绕全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平台采用市级整体谋划、统筹统建、统一标准规范,县域侧重资源复用与业务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充分复用市级平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投入,一地建设创新,多地快捷复用,助推传统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这种平台搭建方式可使建设周期从1年以上缩短至1-2个月,从千万级的建设成本到仅需百万规模招引本地服务商,即可实现运营服务。
三是企业转型“低成本化”。平台实现了企业及员工仅需要实名认证,就可免费使用全部能源管理、金融服务、低代码等所有平台服务;工业互联网等基础平台应用对部分传统企业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但通过“政企通”、“万人助万企”主动服务企业平台触点,让企业切实接触使用平台,用数字化工具加快自身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投入。
四是政府决策“精准化”。全市27个特色产业集群亟待转型,数据不清、需求不明严重制约了政府科学决策。平台以工具和数据为支撑,提供招商、运行监测、数字化全链路服务,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