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宋林霖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直播间里近2万的领导、专家和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
非常感谢中国信息协会对我们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的关注和邀请。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是依托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也是全国高校的百强智库,同时最新的教育部评估评价里面下来的结果我们的政治学学科被评为A级。
数字经济产业或者数字营商环境到底是什么,存在什么误区?如何走出这三个误区?我从这几个角度给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首先第一个误区是唯世行论。我们认为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目前为止在各种各样全球型的智库,包括区域型的智库里面他们做的是最充分的。
我给大家稍微厘清一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概念,这个营商环境概念是世行提出来的,我国原来本土没有这个概念。世行的营商环境概念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视角下经济营商环境概念是不一样的,世行是代表了美国,代表了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更强调市场的力量,政府做的事情一定在市场失灵,市场做不到的时候政府出手做,但是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现在搞营商环境是这个思路吗?显然不是。
所有的指标也好,理论也好,包括初衷,价值观也好,我们全部按照世行的操作,进行中国本土的改革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世界银行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什么事情教条主义,唯世行论是不科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短时间说不太清楚,我们对于电子烟,我们的电子烟行业已经做得非常大了,2021年产值达到了100亿,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用不用电子烟。但是电子烟进入到整个市场的过程,美国和中国监管审批的流程是完全不同的,这是美国的电子烟监管的梳理,大家可以看到最开始的时候美国政府没有介入,只是市场发现了电子烟本身有问题,存在监管问题的时候才介入了。
我们看中国。我们中国一定是在准入,生产,批发,整个全流程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审批。我们经历了这么繁琐的审批流程之后,我们再进行监管,再进行出台相关的法律,最后的效果什么样?我们看到现在对电子烟行业也好,产业也好整个监管仍然有很大的漏洞。在西方世界和我们整个中国的语境当中,对于营商环境的概念,做法,尤其是前面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误区是唯指标论。我们并不否认现在的测评,大家也一定注意我们去各地调研的时候,各地的政府干部基本用一个状态是苦不堪言,天天考试,天天对标,每天背指标,这些指标太复杂了。但是我要讲,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定要考试的,这个是过不去的一关,而且以后的考试会越来越频繁,政府不能随便干,你干的事要有效果。如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我们考什么,怎么考,才能真正的把营商环境和当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效果联在一起,这是我们需要思考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几年的营商环境我们大家头脑中一想起就是指标。指标改革为什么会有一些问题?大家注意世行的这套指标是依据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去做的这套指标,而我们现在探讨的比如说这个会议的主题是数字产业的营商环境,数字经济的营商环境,这套指标用传统衡量运作的办法,测整个数字经济不适合,大家说世行出了一套数字的,但是现在看不是非常的完善,我们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只测指标,指标有三级,第一层级是整个逻辑线索,第二层级相对来说中观,到了三级指标很微观,大家关注的是三级的最微观的指标,这些指标效率怎么样很重要,反过来能不能直接倒逼出第一层级指标的改革,我认为很难。
所以除了对标之外,我们还进行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的建设。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这么多层次的政府,我们现在的测量每个层级的政府用的都是这一套指标。我认为不能一套指标测所有,它的指标在世行的监管环境定义营商环境的指标下都是用法律法规做的,很多我们的县级政府,甚至一些市级政府,对这些指标中的法律法规调整是没有什么能力的,这种指标测起来没有意义。
还要注意的是,世行的营商环境的指标测量面对的是企业,如果我们今天谈产业营商环境,产业不是企业,这个怎么解决。
大家要注意,我们营商环境提的是公平透明,可预期,强调的是政府对所有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解释产业营商环境是选择性的,我们团队一直看好多关于经济型产业政策的争辩,我们不多说了,我们的结论是什么,中国既然在搞产业政策,而且我们看到有非常良性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我们就得有新的理论去适应这个事情,去解释这个事情,现在西方的这套经济学的原始理论是不支撑的,林义夫先生的新经济结构学也在做这样的研究,可是我们说在很多细节的方面是没有特别深入的和完整的链条阐释的。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对于产业政策,经济学家有非常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坚决不应该有,有的认为可以有,但是对于营商环境的问题所有的产业政策专家整个意见是一致的,不管搞不搞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边界我们各种探讨,但是营商环境是一定要搞的。
再有世行测的营商环境的商业监管环境,我们中国围绕着经济增长去做营商环境的改革,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世行我们看十几年的排名,格鲁吉亚是一匹黑马,我们大家都不太清楚这个小国家,它的经济体量相当于我们一个中小城市,但是大家要注意的问题是连续三年在世行都是排名前10名,远远高于中国,它怎么做到的,我们团队对格鲁吉亚,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营商环境测评都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俄罗斯比我们的排名也靠前,格鲁吉亚排名也靠前,格鲁吉亚进入前10名它的营商环境测量整个是世界银行做的。
完全的参照和按照世行的这套指标,所以排名一定能靠前。而俄罗斯,还有大家关注到的许多看起来经济体量并不大,经济增长的水平并不高,但是它的排名很靠前的一些国家都是在世行完全的指标复制下做成的改革,但是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型的强国,我们经济发展已经到第二位了,为什么我们在世界上还要听从别人的召唤,希望我们中国学者的研究致力于能够开发出一套符合我们中国的,当然也包括产业营商环境本土词汇概念的指标去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误区三,唯效仿论。我们看从全中国一五到现在的十四五,我们产业政策走过了很长的经历,我们也认为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做的改革中比较成功的改革。但是我们中央政府去做产业政策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地方政府不管哪个层级的,十几五的规划,基本上都是复制上一级政府,自己结合本地地情的非常有限,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们的改革要创造奇迹,我们的改革要弯道超车。
中央重点的产业在我们地方的发展当中当然很重要,但是有数据表明,尤其是中西部,如果仅仅国家发展什么我们发展什么,大家看这个指标很难理解,因为中央这些重点产业有重点的补贴和各种政策,我们觉得靠上去之后我们的发展就快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西部地区政府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基于中央政策方向,选择与发展产业基础较强或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放弃违背本地比较优势盲目跟随中央的做法,因地制宜遵循本地优势。
如何走出唯世行论,唯指标论,唯效仿论的三个误区。大家要注意,刚才有嘉宾说营商环境治理的主体是政府,这个话没有错,我认为政府一定是主导,但是它一定是多主体的。我们要强调营商环境是治理,不是管理,治理强调多主体,这里包括我们的协会,包括我们的企业,公民甚至包括媒体,这都是营商环境治理的主体。我们要强调有为政府,积极的政府去推进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但是大家注意要有度,各地方政府招商,营商环境誓师会,我觉得这个稍微有点过了,大家注意,我们的政府很强势,如果再在市场的过程中过分强势,做对了是好事,如果走偏了可能犯错。
产业营商环境我们除了看指标之外,一定要注意指标倒退过来的制度的改革才是最适合的。希望在我们的改革过程中要有创新,有发展,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强力推进相关方面改革的组织因素,营商环境的改革才能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