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规改革试点探索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新路径

来源:营专委      更新时间:2023/3/7      浏览:

李富成.jpg

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富成


尊敬的王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从疫情斩断以来,我本人没有阳过,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公开会议,一方面是有点忐忑,更多是一种激动,我研究营商环境四五年,看到这么多同志参会,非常的兴奋,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信息协会和营商环境方面的研讨。

  我给大家报告几个方面个人的想法,供大家批评,不代表单位,更不代表领导。

  第一,我关注了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两件大事。

  过去一年,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中美关系变化,二是俄乌冲突持续,两者叠加,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从中美关系变化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将来实力决胜的关键可能正是守成大国下手“卡脖子”、同时也是我们具备一定基础、还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的未来技术、未来产业。从俄乌冲突持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按照底线思维,想到最好、努力到极致、防备到极限,越是重要的东西,越要做好两手准备,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用好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内外因素,形成自主、友好、稳固的技术、企业、市场、人才、制度优势。

  过去一年,影响中国最大的两件事,一是召开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二十大报告直接提到数字经济的表述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与之相关的更多,包括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等。第二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中国经济全面发力恢复。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得到了爆发式发展。那么,疫情防控政策重大调整是对今年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转化为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利好。

  第三个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领域也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

  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出台(2022年12月2日,简称党中央国务院“数据基础制度二十条”)。这个文件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最好能在五年期内得到全面落实,转化为促进数字技术创新转化、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新优势。二是微软推出Chat GPT,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GPT即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直译过来就是“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Chat GPT一下子成为关注热点。大家生怕落后,科技巨头纷纷加快研发竞品,关联行业发力研发衍生服务和产品。

  第二方面,报告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与数字中国

  在23年前,2000年的时候,王钦敏副主席就给当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写了一封信,建议搞数字福建,福建省很快就推动了这方面的工作,习近平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可以说数字福建就是现在数字中国的先导实践,证明了总书记是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现在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重要战略,在十四五的规划里占据很重要的篇幅,做出了很重要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和2021年亚太经合组织定理人非正式会议上两度提出数字营商环境的概念,他提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第三方面,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放管服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大家都知道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已经10年了,在放管服改革启动之后就引入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直接的来源是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估,甚至到后来优化营商环境理念成为放管服改革里面非常重要的非常鲜明的主线,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政策,地方的同志都很清楚了,也出台了专门的行政法规,带动出台了一批省级和市级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可以说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国家,它使我们有了一个可对标的国际先进标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发布17份报告,对全球190多个经济体进行评估,我们在世界银行的评估里获得越来越好的排位至少说明我们的改革是有成效的,它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聚焦的参照性的改革目标。以前放管服改革之前,每年的审批制度改革就是砍审批,一届政府集中砍一批。国务院近10年以来的放管服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怎样体现改革目标,在改革开放方面,我们是需要这样一个目标的。

  第四个方面报告一下我从事法治营销环境研究的情况,我从2018年开始着手关注营商环境研究,确立了五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一个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再一个依法治国理论实践研究,第三是法治营商环境研究,第四是国家发展战略法治保障研究,还有制度创新理论实践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思考我认为,法治营商环境研究是法治研究和经济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一定是以理论为支撑,实践导向的研究。

  我再报告一下我个人关于法治营商环境研究的观点,其实不是我个人的观点,完全是总书记的思想。

  一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改革是最好的优化办法。第一句话不用说了,2000年的时候中央政治局提出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这是在两个场合讲的话,放在一块非常的和谐,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改革是最好的优化办法。

  二是探索差异化的营商环境。在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里面有,总则里面有一条,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之前立法期间原来的征求意见稿没有,征求意见期间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在法治日报上发出来,提出来要尝试创新营商理念,允许引入差异化的营商环境概念,为不同营商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对路的营商管理服务,我也不能说行政法规里面这个条文就是根据我的意见加的,但是我是比较早的关注到这个问题的。后来我在上海交大学报发表一篇论文,《论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取向》里面详细阐述了怎么体现差异化。

  三是明确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国务院对国家整体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提出来过,针对六个参与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城市提出来了,是要求他们在3-5年的时间内试点城市的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这6个城市之外没有提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这是应该定的,但是这个目标现在没有,所以我研究的时候在研究里面提出了参照性的目标,这个参照性的目标肯定不能瞎提,要有根据的,我是根据十四五规划来提的。

  在我《论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取向》文章里面提出一个目标,给大家抛砖引玉。这个目标既要鲜明的设定国家整体的优化目标,我们整个国家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地方的区分度也很重要,它是有区别的,发展有区别。所以我们的目标可以考虑表述为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在十四五期间龙头城市,龙头城市原来是京沪,也可以多一些,6个创新试点城市。龙头城市的营商环境,率先达到不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带动其他地区梯次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期间,对于整体梯次优化就可以了。到2035年基本现代化,龙头城市的营商环境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各地区的营商环境大幅提升,均衡发展。我国整体营商环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高度竞争力的现代化营商法规制度体系,这是2021年底,其实2021年的夏天提出的目标,我对照了一下二十大提出的现代化的目标,我个人感觉是比较契合的,欢迎大家来探讨。

  第五个方面我报告“以合规改革试点探索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新路径的初步思考”。我有两个基本的认识,一个是我们需要旗帜鲜明的提出打造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数字营商环境一目标,我们国家一定要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数字营商环境,我们一定要搞这个,无论是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中间我们要把握主动,总书记讲主动是具体的,不能是虚的,这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我们都需要在接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对于塑造我们未来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一个一个的推动解决,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

  有人说我们数字技术,数字经济领域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不光是跟跑,有的领域确实并跑、领跑了,确实是这样的。在数字经济发展而言,我们迫切需要以高质量法治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营商环境,培育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的新优势。据此,我们需要刚才那样的目标,用法治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作为数字经济领域招商新业务,让它发挥作用,让我们国家成为数字、技术创新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高地。

  第二个观点是我们需要走出一条以合规改革试点探索数字营商环境优化的新路径,这个基本的思路就是在技术创新向新兴产业转化的过程中,在制度供给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越是这种新兴的产业,法律制度供给是不足的,没有那么多现成的依据,但这未必是坏事,我们探索通过合规改革的试点,为产业发展,治理净化,制度升级开辟一条可行之道,形成真正的助力数字技术创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制度体系。

  要点有几个,我简单的提一下。

  第一,我们把握好合规改革的核心要义。大家提到合规知道刑事方面有一个合规出罪,让违反了刑法的一些企业不承担刑事责任,还有合规免罚,应该是进行行政处罚的不罚它了,这都不是我这里的意思,合规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更好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转化和产业发展清障、铺路、架桥,让企业豁免不适应的制度体系造成的监管障碍,交易成本,获得合规发展的法治保障,在数字经济这个等不得的领域,让跑得快的企业跑起来,跑得好,带动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协同成长,在发展和实践中解决技术完善,市场检验,公众深刻的问题,不错过跨越发展,领跑登顶的机遇期。

  第二,形成合规改革的方案。肯定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一个合规改革的方案,这个合规改革的方案要对标党中央、国务院的数据基础制度20条,在很多方面都是鼓励创新探索,包括数据产权的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共数据的授权使用,数据跨境传输,数据治理等,我们按照相关的事项推动合规改革,在国家政策导向的范围内精准的对标企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评估和改革授权,形成具体行业的合规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覆盖到行业发展的关键制度,不能改革方案出来之后该干什么还是干不了,这样合规改革方案没有意义了。

  第三,明晰各方的权责。参与改革的这些企业,地方,既享受改革的红利,还要承担相关的责任。我点点最关键的主体他们是什么样的红利,什么样的责任。

  一是推动合规改革试点的部门,最重要的责任是掌握好不同技术路线纳入试点的均衡性,不能偏袒,哪一个技术路线最终能成功不一定,要设置合理的试点资质,并确保符合资质的企业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当然也要注重及时处置风险事件,适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广经实践验证的制度创新。

  二是经过合规试点的地方,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本地区的新兴产业可以先行一步,这样的发展优势还是很重要的。它需要承担什么?配合推进改革试点,实施属地管理服务,培育、验证、输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任务,这是它的任务。

  三是参与合规改革试点的企业,可以获得精准匹配其技术路线的整套改革方案和制度保障。需要承担的是验证这些试点的制度行不行,在这个中间过程有哪些风险要有相应的机制健全起来,及时的监测,及时的处置,要培育产业生态,不能光我好,别的企业全都不好,应该大家一块成长,这才是一个生态的状态。

  通过三方协同,通过合规改革的试点,不断的推进相关领域的制度完善,治理净化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我汇报到这里,谢谢。

热门文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3691827

邮箱:cbe2023@163.com

地址: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5层

邮编:100045